传统村落水口山镇大皮口村 - 历史沿革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YuCheng Hu 2022-08-01 18:15:04 -04:00
parent 584cd3ad14
commit 3a061bc2e6
1 changed files with 39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View File

@ -0,0 +1,39 @@
# 历史沿革
大皮口村所处的水口山镇原名叫隆庆里。柴君山之水,与境内梅溪河汇于对门山狭地,形成锁住水口之势,故名“水口山”,水口山镇由此得名。
清代中期,在梅溪河东岸建街为圩,建一座桥连梅溪河东西两岸,桥名“聚胜桥”。聚胜桥是一座风雨桥,光绪年的《零陵县志》有记:“聚胜桥:隆庆里,石砌三拱。
”聚胜桥大约在乾隆年间建后来这座桥几经修缮。现桥于1984年改建把原木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而桥墩仍是原来的石桥墩桥梁柱仍是青石柱。
1949年后梅溪河西又建新街这条街成为当时零陵县西南最大的农贸集市。1950年代水口山为零陵县第十区尔后改为水口山公社1984年更名水口山乡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水口山撤乡建镇。
![通往大皮口村的聚胜桥|690x460](https://cdn.usreio.com/discourse-uploads/original/1X/5f747bb74711785af99e6ead98fa0c72599a317d.jpeg ':size=690')
大皮口传统村落以汉代杨震为始祖。永州知事张灿为《梅溪杨氏族谱》写的《叙》“杨氏巨族自汉杨震迄宋龟山宋朝理学家杨时1053—1130亲承二程先生道脉为求学留下程门立雪之典故有元季肇基梅溪而居。”“
今兹考家乘,自元季通公肇基隆庆之梅溪,是为厥生民之祖。”大皮口村以杨震和杨时为始祖,其用意是告诫子孙们追求奋斗的目标方向,做官需向杨震一样清廉,读书要向杨时一样谦逊求学,求真悟道。
村民曾建庙庵祭祀杨震。光绪《零陵县志》记:“梅溪庙在隆庆里,明时建,祀汉清白吏杨震。凡遇疾疫旱干,祈祷辄应。里有争端,来庙质曲直,人莫敢诬。
”梅溪杨氏以汉杨震为始祖,并以神而祀,祈保佑其子民平安免灾疫,也祈后人跟杨震一样,清廉留史。现梅溪庙已毁。
大皮口村与大庆坪夫江仔村是同一个先祖同根同源。先祖名叫杨智通《杨氏族谱》四知堂“杨智通字亨伯三十郎元季仁宗改元延祐七年庚申岁正月1321正月六日戌时生大明洪武二十二年己巳岁1390十月十九日辰时殁享寿七十岁零陵梅溪杨氏之始祖也。
杨智通兄弟四人史道、智远、智通、智达。元元统十四年1346智远、智通、智达兄弟三人自江西客游湖湘于丁亥二月初八定居长沙定冲桥西瓜坪。元至正十年1350智通、智达二人来永州贸易七年智达公遂由芝城至宁远家焉。
己亥秋吕熊将军朝祀舜陵智通与事因乘便与兄弟一会后仍回到泉陵。元至正癸卯二十三年1363十月乃贸易至零陵西乡隆庆里大马井主贺宗乡家遂拜为父母。后置产业起家卜筑零陵梅溪宅因家焉。”
杨智通的长子杨世忠于明洪武三年出生永乐九年逝世。安葬在大皮口村后鲢鱼洞旁。从这些历史资料可知杨氏在水口山落户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根据“卜筑零陵梅溪宅”和杨氏第二代杨世忠“葬大皮口村后鲢鱼洞”的记述大皮口村的先祖杨智通最初落户应是大皮口村这里杨氏一族一直在大皮口村生养休息不断发展。
所以至今大皮口村全是杨姓,没有杂居其他姓。
杨氏在水口山梅溪洞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后来因人口增多,如《杨氏族谱》所写“聚四十余村,二万余丁之众”,杨氏人员只得向村外其它地方另立户发展。水口山和大庆坪以及周围许多杨姓村子,大多是从大皮口搬迁出去后发展起来的。
杨氏第六世孙杨万柏迁居水口山镇的三坛峰,而夫江仔的先祖又从三坛峰迁出。乾隆二十七年零陵西边发生大灾,杨氏的一些族人再一次从古宅地迁居其它地方。有从水口山瓦窑头迁之道县,有迁之广东,也有迁之滥泥田、豹虎山的,还有迁之零陵城边诸葛庙的。“
智通公自世字辈分三大房,以后又分为四十八村,及今几百余村矣,皆同出智通公脉下。”在水口山镇梅溪河东岸边“杨氏宗祠”的捐款碑落款上,有许多以大皮口村为祖先发祥地的村子名,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都有。
大皮口村因人丁的发展与自然灾害的原因,杨氏子弟搬至其它地方发展的有许多,但六百多年来,大皮口村作为零陵县水口山一带杨姓氏族的发祥地,一直都有杨姓氏族人居住在这里。
![大皮口传统村落局部|690x460](https://cdn.usreio.com/discourse-uploads/original/1X/8688ec02b448bd6bd7dc9a21740059d94dd3b6c0.jpeg ':siz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