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s-hn/yong-zhou/ling-ling/fen-xiang-cun/chapter-04.md

79 lines
6.7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民俗风情
芬香村地处零陵西南边界,与瑶族同胞杂居一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并带有瑶族风格的民俗风情。如建房,芬香村还保存着较完整的仪式。
## 上梁仪式
房屋建筑快落成时最重要的仪式就是上梁。木匠师傅要先选好梁木,并把梁木做好,架在较高的地方,不能着地,防止人们从梁上跨过。
梁木选择比木柱要稍小的直杉木(或香椿树)。上梁前需先选好日子与时辰,避开各种凶煞,才能上梁。日时定好后,开始准备上梁宴。
上梁这一天,家属中的亲戚及村民都会到新房祝贺,并送上贺礼。孩子们到得越多越好,越热闹越有人气,预示建房家庭的人丁兴旺。
孩子们参加这种活动,其家长一定要告诫孩子多说吉祥话,并指明哪些话不能说等。
第一步,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是师公,诵唱《上梁文》。
第二步,是用鸡血祭梁,以求根基牢固,平安长久。师公用嘴咬开公鸡的鸡冠,用鸡冠血涂抹在梁木上,鸡不能杀死,这叫活祭。
用来祭梁的公鸡,在仪式结束后交给师公带回。过去有的人家还会在梁木上用毛笔写上上梁日期,我们在考察古村落时就是通过梁上书写的日期,了解到古村落的建造时间。
第三步,用一对外圆内方的古钱币、一双红筷子、纸笔墨、五谷等,用红布包裹好,用红线、红黄彩色新布条把它们捆绑在梁木向地面一方的正中,一定要捆严实,防止松了掉下来。
意为祈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后辈文武双全。另外在梁的两头还捆一串铜钱,以示镇邪。
第四步,上梁。由村里的青壮年用棕绳一步一步将梁木拉上去。拉梁的时候,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木匠师傅唱上梁歌,“正梁上上六步啊,六六六六大顺啊!”拉梁的人们齐声呼应“好的啊!”每上一步,上梁师傅唱一句,拉梁者都要高声呼应:“上啊,大吉大利!”在场的村民亲朋也一起跟着呼喊回应。
第五步,接包。待梁木拉上去放正后,就把装着糍粑、红包、花生、桂圆、红枣、玉米等物品的箩筐拉上去交给建房的木匠师傅。
主人除了给木匠师傅正常工钱之外,在这个箩筐里放一些额外给上梁木匠师傅的礼品。
第六步,抛梁,这是最热闹也是最有欢快有趣的一道程序。
木匠师傅接到箩筐后,大喊地声,“祝贺啦!”随后将糖果、花生、糍粑、铜钱、红枣、桂圆等从梁上向下抛向四周,让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幼争抢,人越多主人越高兴,此举称为“抛梁”,意为“财源滚滚来”。
在“抛梁”时,木匠师傅还要说吉利话,“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代代福满堂。抛梁抛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悦。”一边向下抛撒,一边唱着山歌,梁下的人们一边捡礼品,一边也会随声呼应。
上梁歌词有讲究,一般七字一句,一段六句,寓意有吃有喝,人寿年丰,天长地长。如:
炮竹的响喜洋洋,我给东家来上梁。主梁生在青龙上,龙尾连在凤凰山。多发红包多生子,保你东家人财旺。
说上梁来快上梁,上梁粑粑你先尝。先赐东家金元宝,再赐东家粮满仓。三赐东家平安树,四保东家子孙长。
上梁粑粑软呵呵,快抛粑粑子孙多。老人捡起哄孙崽,后生捡起哄老婆。姑娘捡起送郎君,奶崽捡起笑呵呵。
太阳刚露上吉梁,吉梁上在新屋上;左边连着状元府,右边搭起是金榜;东家多把红包递,保你儿孙做大官。
黄道吉日上吉梁,吉梁上在屋上方。梁上包好笔墨砚,恭祝东家世代昌。文官胜过文兆姬,武官赶上朱元璋。
抛梁结束后,众人退出新屋,让太阳晒一下屋梁,这叫做“晒梁”。最后,主人设宴款待匠人、帮工和亲朋好友,并分发红包,整个上梁仪式结束。
## 祈福
挂布红条祈福许愿,一般都是在寺庙或有特殊的祭礼地才会见到。芬香村是瑶汉民族混居的村落,民族融和,两种文化习俗互为影响,因而形成了村民经常举行祈福的活动。
村后的高大树上挂满了红色布条,东面院落的树上也挂着红布条。
![芬香村后的古树上挂满了游客的祈福布条|690x441](https://cdn.isharkfly.com/com-isharkfly-www/discourse-uploads/original/1X/2ab9f1f706e2acc31122612ca4e112d062eaf642.jpeg ':size=690')
## 摸鱼
芬香村水资源并不丰富,村民因地制宜,就在稻田里养鱼,以解决村民的吃鱼问题。因鱼在稻田里吃着禾花长大,这鱼就叫着禾花鱼,村民说这鱼以前还是朝庭贡品。
收割完稻谷后,稻田里还有水,这时就会举行摸鱼节,一是庆祝丰收,二是趁着稻田水没干把鱼捞上来,晒干以便腊月食用。
摸着的大鱼交给养鱼的主人,而小的就会谁摸着归谁。摸鱼节没有固定的日期,而是村民把稻田里的稻谷收割完了后,再约定时间全村同到稻田里摸鱼,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在这一天或拿着家里的鱼罩,或空手到田里摸鱼。
长期的约定,就形成了芬香村较有仪式感的的娱乐活动了。
![芬香村的捕鱼工具-01|611x500](https://cdn.isharkfly.com/com-isharkfly-www/discourse-uploads/original/1X/b4302d319cf55c005d1cf26cffa242c931f432fb.jpeg ':size=611')
![芬香村的捕鱼工具-02|461x500](https://cdn.isharkfly.com/com-isharkfly-www/discourse-uploads/original/1X/7c9a829b7f397c5749e0640be9a712871095380f.jpeg ':size=461')
![芬香村的捕鱼工具-03|378x500](https://cdn.isharkfly.com/com-isharkfly-www/discourse-uploads/original/1X/21061f80a8704f14891ef9b415cba8cf22ca16b8.jpeg ':size=378')
## 崇文重教
芬香村地处边远的大山中靠着耕种旱作物过日子芬香是国家级的贫困村村子的经济虽然贫困但村民对孩子的教育却没有任何的放松。在300多人的村子里考上大学的不在少数。
如贺家小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唐家小孩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盘家小孩是清华大学的博士一般大学的学生有10多个还有两个空军飞行员。经济落后但子女培养却毫不含糊相互学习相互提携相互竞争从而形成了芬香村一心尚学的好风气。
这些走出家乡的学子,其对家乡的眷恋却没有减少。身处繁华的都市生活,惦念着的还是家乡的父老乡亲。
每次回到这偏僻的芬香村,临走时总忘不了带上一包家乡的红薯干与那独特穇子酒。这就是家乡的味道!